译文
我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幽幽滑落, 没有人明白我的伤悲,向谁诉说?
感谢你今天给我送来这样美好的礼物,这小小的手帕却让我因此感慨伤悲!
泪水像珍珠、玉石一样偷偷流下,整天心绪茫然整天闲愁。
枕上袖边的泪痕难以揩拭,任凭它们斑斑点点留在上头。
彩线难以穿收起我脸上的泪珠,古典湘妃泪染斑竹的旧事已经模糊。
如今我的窗前也有千竿翠竹,不知它们是否已经染上了我的泪珠?
注释
鲛绡(jiāo xiāo):传说海中有鲛鱼(美人鱼),在海底织绡(丝绢),她流出的眼泪会变成珠子(见《述异记》)。诗词中常以
古典小说《红楼梦》在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之后,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有一段情节,写贾宝玉被贾政毒打后,在昏迷中“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睁眼一看,知是林黛玉,“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就推说自己疼痛是假装的,安慰她一番。待黛玉走后,宝玉“心中记挂”,设法支开袭人,特遣晴雯送去了两条旧手帕。对这番赠帕情意,林黛玉是在“着实细心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在宝黛的爱情生活里,很少有这样的相互融洽的情意交流,也正因如此,才使得林黛玉“一时五内沸然炙起”,“余意绵缠”,并以其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三首诗。
这首组诗见于小说第三十四回。
这三首绝句是林黛玉用泪写就的,是黛玉第一次比较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宝玉的感情和对未来的忧心,也是他们两人感情明朗化的一个开端。题写这三首诗之后,他们几乎没再有像之前那样的争吵过。
第一首主要是林黛玉回顾与贾宝玉两情未通前的痛苦和两情相通后的喜悦;第二首进一步抒发黛玉对宝玉挨打的深切同情和悲哀,表现他对宝玉之爱的一片赤诚;第三首诗借湘妃的故事以古喻今,抒写黛玉对宝玉情义之深笃,也预示了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这三首诗是小说女主人公林黛玉对男主人公贾宝玉爱情的心血之流注。组诗通篇都闪烁着泪珠,黛玉的形象跃然纸上。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黯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 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事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可谓焜耀者哉?予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