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美女篇

曹植 曹植〔两汉〕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容貌美丽性格文静的姑娘,正在乡间岔路口忙着采桑。
桑树的枝条柔柔的垂摆,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
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
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
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她那一顾一盼都留下迷人的光彩,长长、轻轻地抒气芬芳如幽兰。
赶路的人停下车驾不肯走开,休息的人们傻看时忘记了用餐。
有人打听这个姑娘家住哪里,她的家就住在城的正南门。
青漆的楼阁紧临大路,高大的宅门用的是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这是交代人物、地点。人物是一个美丽姑娘,她的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地点是“歧路间”,即岔路口,她在采桑。“歧路间”是来往行人较多的地方,这就为下文“行徒”、“休者”的倾倒预作铺垫。“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紧接“采桑”,写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这里明是写桑树,暗是写美女采桑的优美动作。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烘托作用。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休,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主要写美人的服饰,也写到神情。“攘袖”二句,上承“柔条”二句,美女采桑必然挽袖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曹植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在曹丕父子的迫害下,他过着如同"圈牢之养物"的生活,有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于是写下了这首《美女篇》。

参考资料:完善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

简析

  《美女篇》是一首乐府诗。这首诗语言华丽而又精炼,描写细致且生动,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又娴静的女子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诗中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亦以自比,用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不得其用。全诗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79篇诗文  71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客从远方来

佚名 佚名〔两汉〕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喻巴蜀檄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两汉〕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移师东指,闽越相诛;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怠堕,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争归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顺者已诛,而为善者未赏,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发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币帛,卫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今闻其乃发军兴制,警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皆非陛下之意也。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贼杀,或亡逃抵诛,身死无名,谥为至愚,耻及父母,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然此非独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也,寡廉鲜耻;而俗不长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因数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让三老孝悌以不教之过。方今田时,重烦百姓,已亲见近县,恐远所溪谷山泽之民不遍闻,檄到,亟下县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光

佚名 佚名〔两汉〕

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